潮新闻客户端周筱冉
水是大地的银眸,而江河湖泊,便是一眸最深情的凝望。
当目光掠过江南的烟云,总会在两汪碧波前驻足:一汪是西湖,映着千年的云卷云舒;一汪是玄武湖,藏着六朝的风烟旧影。它们以水为纸,以光影为墨,在岁月里写就一部流动的诗卷,每一滴水珠都裹着历史和故事,每一道涟漪都荡着时光与回声。
西湖的清晨是被水汽泡软的。天刚蒙蒙亮,苏堤的柳枝还浸在薄雾里,像未醒的少女垂落的发丝。湖面静得发懒,青灰色的水纹轻得几乎看不见,仿佛昨夜的月光还未从水面褪尽。等第一缕阳光切进湖面,那层薄雾便成了镀了金的纱,慢慢向上腾挪。此时的西湖才算真正睁开眼,湖面陡然亮堂起来,像被巧手擦亮的铜镜,将头顶的蓝天白云悉数收纳。云是絮状的,一朵一朵浮在天上,影子便也一朵一朵沉在水里,连移动的姿态都分毫不差,让人恍惚间分不清哪是天的裙裾,哪是水的衣襟。
岸边的杨柳是最懂这面镜子的。它们把腰弯得极低,长长的枝条垂到水面,像怕惊扰了水中的倒影,又忍不住要与镜中的自己低语。新抽的柳芽是嫩绿色的,沾着晨露,垂在水里便成了一串流动的翡翠;老枝的柳叶是深绿的,叶片舒展,倒映在水中便成了一片摇曳的荫凉。偶有春风拂过,柳枝轻轻一颤,水面便漾开一圈圈涟漪,天上的云影跟着晃动,水中的柳丝跟着缠绵,连远处的雷峰塔也在波纹里微微摇晃,像是从千年的画里走出来,正踮着脚打量这人间。
乘一叶扁舟入湖,才算真正走进了西湖的肌理。船桨入水时几乎听不到声响,只在水面划开一道浅浅的弧,很快又被湖水温柔地抚平。船头的木桨搅碎了水中的云,碎成一片片银鳞似的光斑,随波逐流。此时闭上眼,能听见船板轻微的吱呀声,像老物件在低声絮语;能闻见湖水带着湿润的气息,混着岸边草木的清香,还有远处茶农新采的龙井那若有若无的甘醇。再睁开眼时,恍惚间竟不知身在何处——眼前的断桥隐在柳色里,像水墨画里未干的一笔,恍惚间能看见白娘子撑着油纸伞从桥那头走来,衣袂翩跹;远处的三潭印月浮在水面,石塔的影子与天光水色交融,让人想起苏轼当年在此题诗的月夜,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的句子仿佛就刻在船舷上,伸手就能摸到。
船行至湖心亭附近,水面愈发开阔,天光云影也愈发辽远。偶有画舫从旁驶过,舱内传来隐约的丝竹声,调子是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婉转,与湖水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,像时光在耳边哼唱的歌谣。此时的西湖不再是一汪水,而是一个巨大的时空容器,装着白居易筑堤的夯声,装着杨万里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的荷香,装着秋瑾墓前永不凋零的白花。舟楫划过水面,像是划开了时间的褶皱,前一秒还在看岸边游人的笑靥,后一秒便与千年前的诗人在波光里相遇。
若说西湖是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,那玄武湖便是一帧精致的工笔册页。它藏在南京城的臂弯里,被紫金山的余脉轻轻环抱着,少了几分西湖的张扬,多了几分内敛的沉静。站在台城上俯瞰,玄武湖像一块被精心打磨过的碧玉,嵌在城与山之间,湖水是那种极深的绿,绿得发幽,像是沉淀了太多岁月的故事。岸边的明城墙青砖斑驳,墙缝里钻出几株倔强的野草,风过时,草叶的影子落在湖面上,与水中的云影纠缠在一起,分不清哪是历史的皱纹,哪是自然的呼吸。
玄武湖的精致,藏在那些与水相依的古建筑里。湖中有五洲,洲上亭台楼阁星罗棋布,每一座都带着六朝的风骨。环洲的喇嘛庙红墙黄瓦,飞檐翘角挑着流云,倒影落在水里,连墙缝里的苔藓都看得分明,像是把整座庙宇都搬进了水中,只是换了一种更温柔的姿态。梁洲的陶然亭是青灰色的,四角攒尖的屋顶下挂着铜铃,风过时铃音清脆,落水成纹,水中的亭影便也跟着轻轻摇晃,像是在回应这风的问候。
最动人的是傍晚的玄武湖。夕阳把湖水染成橘红色,岸边的古槐投下长长的影子,与水中的倒影交叠成网。偶有老者在湖边垂钓,鱼竿的影子斜斜地插在水里,鱼漂一动,整个水面的光影便跟着颤悠。远处的鸡鸣寺传来晚钟,钟声穿过湖面,带着水的湿润,落在耳边时已变得格外温柔。此时看那些古建筑的倒影,忽然觉得它们不是静止的,而是活的——明城墙的影子在水里缓缓舒展,像是在回忆当年守城的将士;阅武台的轮廓在暮色里渐渐模糊,恍惚能听见当年朱元璋在此阅兵的号角。水成了时光的显影剂,把那些深埋的往事都一一显现在波纹里。
泛舟玄武湖时,船行得更缓。桨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,像是在叩问水面下的秘密。湖水极清,能看见水下的水草轻轻摆动,偶尔有小鱼游过,搅碎了水中的云影,也搅碎了岸边的树影。此时若抬头,会看见紫金山的轮廓在暮色里愈发清晰,山影落进湖中,便与古建筑的倒影连成一片,分不清哪是山的脊梁,哪是历史的骨骼。船过之处,水面泛起细密的涟漪,那些倒影便在涟漪里轻轻摇晃,像一幅被揉皱又缓缓展开的古画,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。
西湖与玄武湖,是两汪懂得收藏时光的水。它们以湖面为镜,倒映着蓝天白云,也倒映着古往今来;收纳着杨柳的低语,也收纳着岁月的回声。当我们泛舟其上,穿过的不仅是水面的涟漪,更是时光的褶皱——在西湖的波光里,与白居易共赏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;在玄武湖的暮色中,与谢朓同吟“余霞散成绮”。水是永恒的见证者,也是温柔的叙述者,它把那些远去的时光、消散的故事,都酿成了湖面上的风、水中的影,等你来读,等你来听。
而当船靠岸,脚步踩在坚实的土地上,衣襟上还沾着湖水的潮气时,总会回头再望一眼。那两汪碧水依旧平静如镜,蓝天白云在里面游荡,杨柳与古建的影子在里面安睡,仿佛刚才那场穿越时空的相遇,不过是水与风的一场私语。可你知道,那些故事都在里面,只要你愿意,随时可以撑一叶扁舟,再赴一场与时光的约会。
作者简介:周筱冉,桐庐县分水初中教育集团707班,嫩瓜·少年文学院学员。
推荐人:陈红华,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嫩瓜·少年文学院首席指导老师。